The site is currently under configuration

Will be available soon......

数智时代的东亚高等教育观察

返回上一级
发布日期:2025.10.30 来源:《云际》第13期

产业需求驱动:韩国AI人才培养政策与实践

为应对人工智能创新人才流失与技术鸿沟等挑战,韩国的政策框架积极有为:通过构建开放的法律政策环境,以地方产业需求为核心导向,灵活调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打造“产教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这些政策特点共同推动了AI人才的培养、扎根与价值实现,助力核心产业迈向智能化升级,为全球高等教育与产业的融合转型带来了一抹独特的风景。


留住流失的AI人才

作为全球公认的技术领导者,韩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近年来却面临着人工智能(AI)人才外流的问题。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在经合组织(OECD)38个成员国中的AI人才保留率仅排第35位,每万人净流失0.36名AI专家。[1]其中,美英是是韩国AI流失人才的主要目的地,约40%的韩国研究生选择在这两国就业。[2]人才外流的问题为韩国在全球AI人才池中的份额带来实质影响,根据斯坦福大学2024 AI指数报告,2023年韩国AI人才集中度仅是2016年的50%。[8]这背后隐藏着韩国高校在AI前沿领域的竞争力相对不足、薪资和机会难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3]、AI产业生态较为薄弱以及投资力度有限等多重问题。


1280X1280.PNG

全球AI人才追踪器2.0(来源:Macro Polo)


为应对这一挑战,韩国采取了聚焦“产业需求驱动”的战略,致力于培养和吸引能够深度融入本土核心产业、提升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实现I-Korea 4.0的人工智能研发战略》与“2033年智能工厂计划”等顶层设计,将AI定位为推动制造业、半导体、碳中和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4] 这种策略明确要求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围绕产业需求,聚焦实际问题的解决,而非追逐全球通用技术的竞赛。因此,韩国高等教育期望培育的人才不仅技术过硬,还需拥有深厚的产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能够扎根半导体、汽车、造船、数字医疗等产业一线,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最终成为巩固本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地位的核心力量。而韩国的AI政策与教育投入,正是为了系统化地培养和吸引这样的人才。


政策先行

颇具前瞻性的立法体系是韩国政策的核心支柱。近年来,韩国通过《AI基本法》(AI Basic Act)与总统直辖的国家AI委员会,构建了自上而下的AI治理框架。《AI基本法》将隐私保护、偏见监管等原则融入立法,为AI发展奠定伦理基础。而2024年通过、将于2026年1月生效的《人工智能发展与信任基础创建法》(简称《AI框架法案》,AI Framework Act),也让韩国成为继欧盟之后全球第二个推出综合性AI法律的国家。[5]


《AI框架法案》既是监管法规,也是精心设计的产业政策工具,旨在为产业打造可预测、鼓励创新的环境。法案核心在于平衡AI技术进步与公民权利保护,采用基于风险的分类方式,重点监管“高影响力AI”和“生成式AI”,对其他AI系统则采取较为宽松的管理,以降低创新门槛。“高影响力AI”指那些可能对人类生命、安全或基本权利产生重大影响的系统,如医疗、能源、公共服务和执法等领域。法案避免了对AI实践的直接禁令,展现了政府亲创新的立场,同时对AI业务运营商的执法机制也较为温和,注重引导合规而非严苛惩罚。这种设计为创新者提供了法律上的确定性和稳定性,让韩国成为更具吸引力的AI研发高地。[5]韩国向全球AI社区传递了清晰信号:这里不仅对商业开放,还拥有透明合理的规则,全力支持创新与教育融合。


除此之外,韩国的人才培养政策也相继出台,把高等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国家战略级创新引擎”。2022年发布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综合方案》明确提出:“将大学重组为培养尖端、数字化人才的前沿基地,确保在全球技术霸权竞争中掌握最高数字化技术水平。”[6]2023年12月,《第5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23-2027)》进一步把这一目标写入国家级科技战略,并将12项国家战略技术(含 AI、半导体等)列为高校必须重点突破的方向。[7]官方文件将高等教育阶段AI素养框架分为基础层、进阶层、顶尖层三层能力,覆盖从基本编程到芯片级AI设计,配套伦理课程,并在2027年前完成教室、实验室、导师、学分“4大场景”的数字化改造。


资源引领

韩国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一大亮点便是区域性生态建设,强调地方特色而非集中式突破,例如通过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如大邱的Robotics、湖南的Convergence AI)支持AI研究能力。而为了保证宏观政策的精准实施,教育部推出了两项关键举措,引导人才与创新资源流向地方产业集群。首先是“Glocal University 30”计划,未来五年将向30所非首都圈大学投入高达3万亿韩元,激励这些大学转型为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资助的前提条件是大学能够与地方产业和社区深度融合,解决区域发展的实际问题。例如,东西大学通过与中国高校合作,开设AI数字影像、智能媒体等课程,直接对接当地数字内容产业需求,确保AI教育紧密贴合区域经济特色,真正落地生根。


另一重要举措是推出的“区域创新系统与教育”(RISE)项目,通过下放超过50%的大学财政支持权限(每年超2万亿韩元)给地方政府,赋予其根据本地产业需求灵活调整大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向的自主权。这一举措深化了地方大学与产业的联动,助力AI技术精准服务区域发展。例如,大邱市重点支持D5产业(AI、大数据、半导体等),庆北大学成为该地区最大受益者,获得每年57亿韩元的研发全周期支持,推动AI与医疗、半导体技术的融合研究。


校企联手

此外,公私合作(PPP)的模式也助力韩国的教育科技生态系统蓬勃发展,这种模式将科技公司、电信企业和公共机构紧密联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AI驱动的创新。而在政策引导下,地方高校与本地企业巨头建立起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契合产业需求的AI专业人才,确保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契约学科”(Contract-based Departments)即是典型代表,通过系统、定向的培养让学生直面产业实际问题。例如,檀国大学与忠清南道企业合作,开设碳中和、生物融合等定制化AI学科,学生在校期间便围绕未来雇主的真实需求开展学习。更为普遍的校企联合实验室与院系则整合双方资源,聚焦前沿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成均馆大学与三星电子共建的半导体与显示工程系,已成为三星高端半导体人才的“摇篮”;首尔大学与三星重工在AI造船技术领域的合作,则致力于培养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工程师,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全球引才

韩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应对人工智能变革时不仅聚焦国内,还放眼全球,积极将自身塑造为吸引顶尖人才的热土。为给本土AI生态注入新活力,韩国推出“全球人工智能挑战赛”(Global AI Challenge)并扩建“人工智能前沿实验室”(AI Frontier Labs),为全球优秀AI人才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这些举措展现了其核心理念,即在AI赛道上,制胜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投入,更在于吸引那些能不断突破技术边界的人才。通过这些努力,韩国正稳步成为全球AI专业人士和研究者的理想目的地之一,为本土产业与国际创新搭建桥梁。


结语

韩国的政策方案丰富了我们对人工智能革新教育的想象——它远不止于技术层面的结合,更是产业、人才与未来之间的深度对话。凭借前瞻性的立法框架、灵活的教育资源配置和产教融合的创新生态,韩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智能工厂与制造业升级之路。面对当前激烈的全球科技竞逐、对AI素养和未来关键技能的迫切需求,这些经验令人不禁思量:如何通过政策设计与资源整合留住创新人才?如何让教育成为产业升级的引擎?这些问题,或许都能在实践探索中找到富有启发性的答案。


参考文献:

[1] M. Joon-hyun, "S. Korea suffers OECD's 4th-biggest AI brain drain - The Korea Herald," The Korea Herald, Jun. 19, 2025. https://www.koreaherald.com/article/10513263 (accessed Aug. 21, 2025).

[2] MacroPolo, "The Global AI Talent Tracker 2.0 - MacroPolo," MacroPolo, Mar. 06, 2024. https://archivemacropolo.org/interactive/digital-projects/the-global-ai-talent-tracker/

[3] K.S. Song, "2025 High-Level Policy Dialogue in East Asia: Fostering an AI-Enabled Higher Education Ecosystem," [Presentation], 2025.

[4] 高楠, “韩国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资助力度,” Las.ac.cn, 2023. https://www.las.ac.cn/front/product/detail?id=295d4b9ed35248ed655a17ed849a16ea (accessed Aug. 21, 2025).

[5] S. Shivhare & K. B. Park. "South Korea's New AI Framework Act: A Balancing Act Between Innovation and Regulation," Future of Privacy Forum, 2025. https://fpf.org/blog/south-koreas-new-ai-framework-act-a-balancing-act-between-innovation-and-regulation/

[6] 中国科学院科技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韩国制定《数字化人才培养综合方案》,” Casisd.cas.cn, 2022. http://www.casisd.cas.cn/zkcg/ydkb/kjzcyzxkb/2022/zczxkb202210/202301/t20230109_6597753.html (accessed Aug. 21, 2025).

[7] 中国科学院科技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韩国发布《第5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23-2027)》,” Casisd.cas.cn, 2023. https://casisd.cas.cn/zkcg/ydkb/kjzcyzxkb/2023/zczxkb202303/202304/t20230427_6746684.html (accessed Aug. 21, 2025).

[8] HAI, “AI Index | Stanford HAI,” Stanford.edu, 2025. https://hai.stanford.edu/ai-index (accessed Aug. 25, 2025).

Previous

往期云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