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均馆大学:AI半导体的人才培养
建校于1398年的成均馆大学(SKKU)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被誉为韩国“半导体人才的摇篮”。学校在材料科学、电气与电子工程、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等与半导体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表现卓越,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分别位列韩国第6、第7和第4名。[1] 面对全球人工智能(AI)驱动的产业变革中,成均馆大学通过校企合作、跨学科项目和国际资源整合,塑造了培养半导体创新人才的良好实践。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依托私立大学的灵活性并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将AI教育与传统产业智能升级紧密结合。其核心在于缩短高校到生产线的距离,将人才迅速转化为技术竞争力的即时变量。
入学即就业?
自刘址范(Ji-Beom Yoo)校长上任以来,成均馆大学明确了“为人类与未来社会勇敢挑战”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教育体系革新,融合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创造新知识价值,构建引领新兴产业的平台。[2] 学校以建设全球顶尖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持续拓展学术项目并深化产学合作,培养尖端领域专才。这种模式不仅帮助巩固技术优势,也展现了如何通过教育与产业对接实现技术突破。其中,半导体学科便是突出案例之一。

来源:即梦
半导体作为韩国出口的“命脉产业”,2023年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0%以上。这一产业涉及材料、设备、设计与制造全链条,而AI技术的应用,如虚拟晶圆厂、智能检测,正显著提升芯片设计效率、生产良率及设备智能化水平,从而大幅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然而,该产业的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数据指出,到2031年,韩国半导体行业将需要30万名专业人才,但目前的人才供给远不足以满足需求。若现状不变,预计到2031年将面临5.4万人的缺口。
而韩国半导体企业深知专业技能人才对该行业的重要性,致力于通过投资教育和培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此外,智能软件基于AI和机器学习(ML),能实时响应用户需求,已成为信息家电和智能设备的核心技术。譬如,作为ICT和移动通信领域的全球巨头,三星电子的半导体、手机、电视、家电及网络等业务广泛应用了AI技术,因此其对AI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来源:成均馆大学官网
作为顶尖私立高校,成均馆大学凭借灵活的校企合作机制,迅速响应产业需求。学校管理层汇聚了来自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的资深人士,这种独特的人员结构使其能够精准把握行业趋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所学即所用”。作为三星的合作伙伴,成均馆大学创新性地开启了校企深度合作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从设立智能软件系到筹建电池科学与工程系,专业设置直接对接业界需求。
2022年,成均馆大学与三星电子合作成立智能软件系(Department of Intelligent Software),隶属于计算机与信息学院(College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cs)。[3] 该系采用合同制培养方式,学生毕业后可加入三星电子,学费将由三星全额支付。该系旨在培养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人才,通过提供系统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智能软件领域的专家。这一五年制项目将重点关注AI领域所需的深度融合和实践教育,包含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共十个学期。前七个学期专注AI与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学习,后三个学期则聚焦研究生阶段的实践训练。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机会,包括实习项目、访问海外研究机构以及参加国际研讨会等,全面掌握智能软件开发技能。在这一合作中,成均馆大学将为学生提供发展智能软件领域所需技能和知识的机会,而三星电子则希望借此为企业吸引顶尖人才。相比政府主导的产教融合平台或企业自办培训,这种企业驱动的培养模式更直接、更系统,为韩国智能软件产业注入新活力。

三星图书馆 来源:成均馆大学官网
此外,双方的教育合作版图还在不断扩大,成均馆大学最新成立的系之一是与三星SDI合作成立的电池科学与工程系,旨在培养下一代电池技术专家,满足全球新能源市场需求。
“虚实结合”
成均馆大学深耕本土校企合作,还积极拓展国际协作。为解决高昂的半导体实验设备对高校财政的压力,学校与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Lam Research联手推出“K-Semiconductor人才发展计划”,旨在培养芯片行业高素质人才。Lam Research自1989年进入韩国市场,如今是京畿道南部半导体产业集群的重要一员。
这一计划由Lam Research、成均馆大学工程学院和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联合推动,将于2025年启动为期一年的试点,未来将扩展至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级人才。Lam Research投入520万美元,提供认证课程和专业培训资源,其中亮点是其SemiverseTM解决方案。这套虚拟晶圆厂系统利用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让学生在教室即可体验从芯片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突破了传统半导体教育在技术与空间上的限制。[4]

来源:成均馆大学官网
学生通过SEMulator3D软件,沉浸式参与芯片设计与制造的实践训练。这是Lam Research首次在韩国高校推广其Semibus人才培养方案,此前已在美国、印度等地实施类似合作。校方表示,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半导体教育实践环节的不足,大幅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这一合作不仅拓宽了成均馆大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布局,还为韩国半导体产业输送了更具实战能力的新生力量。通过引入全球领先的虚拟实训平台,学校正为韩国半导体产业输送更具实战能力的新生力量。
2024年,成均馆大学进一步成立应用人工智能融合学院(School of Applied Convergence),主要面向在职专业人士,开设人工智能融合运营和工业人工智能两大课程方向,聚焦实践技能培养,助力解决现实中各行业的复杂挑战。这一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学校在产学合作领域的领先地位。
点燃区域创新火花
成均馆大学不仅在企业合作中表现卓越,其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也堪称区域协同创新的典范。2024年,双方签署战略协议,共同成立“城南-成均馆大学半导体及人工智能创新研究中心”。[5] 这一产学研官协同创新平台,为当地高科技产业注入强劲研发动力,通过Fabrice及AI创新研究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巩固了城南市作为韩国高科技人才培育基地的领先地位,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
2025年6月,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正式选定成均馆大学与延世大学作为“产学研AI半导体领军技术人才培养”(Industrial-link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miconductor Leading Technology Talent Cultivation)项目的核心高校。[6] 这一国家级计划将在六年内获得政府专项资助,首年投入10亿韩元,旨在培养AI半导体产业所需实用技能型的硕士和博士级人才。两校联合成立“AI半导体创新研究院”,开发全面的产学合作研究和课程。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极大提升了效率。成均馆大学方面由半导体系统工程系教授李尚铉领衔推进,聚焦四大研究方向:下一代神经网络处理器(NPU)开发、系统级芯片(SOC)知识产权布局、软硬件协同设计优化及AI计算平台构建。学校为此组建了NPU核心、NPU基础设施、物理AI及AI计算平台四个研究中心,与Mobileint、Open Edge Technology、Boss Semiconductor及三星电子等企业深度合作,从而确保研发成果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来源:成均馆大学官网
结语
通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协同,不仅显著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更持续为产业一线输送高素质人才,充分体现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系统思路。尤其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这种“学用一体”的教育模式,很可能成为获取并维护本国全球技术竞争力的关键策略。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虚实结合”的培养路径,例如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弥补硬件设备的不足,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使其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仍可开展高水平工程技术教育。引导企业真金白银投入教育、深度融合产业资源的思路,同样值得我们进一步琢磨。

来源:成均馆大学官网
参考资料:
[1] QS, "Top Universities," Top Universities, 2025. 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subject-rankings/materials-sciences?countries=kr (accessed Sep. 02, 2025).
[2] J. Da-hyun,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puts global impact at center of leadership vision," Koreatimes.co.kr, 2025. https://www.koreatimes.co.kr/southkorea/society/20250706/sungkyunkwan-university-puts-global-impact-at-center-of-leadership-vision (accessed Sep. 02, 2025).
[3] 동아일보, "Samsung, Sungkyunkwan Univ. to form 'Department of AI,'" 동아일보, 2022. https://www.donga.com/en/article/all/20221226/3850825/1 (accessed Sep. 02, 2025).
[4] T. Kim, "Lam Research Reinforcing Semicon Ecosystem in Korea," 테크월드뉴스, 2024. https://www.epnc.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07170 (accessed Sep. 02, 2025).
[5] J. Jung, "Seongnam City, Gyeonggi Province, announced on the 29th that it will operate a fabless and AI innova.," MAEIL BUSINESS NEWSPAPER, 2024. https://www.mk.co.kr/en/society/11003294 (accessed Sep. 02, 2025).
[6] H. Seoyoon,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ICT announced on the 12th that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and Yonsei Univer.," MAEIL BUSINESS NEWSPAPER, 2025. https://www.mk.co.kr/en/society/11340998 (accessed Sep. 02,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