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召开2022年度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
2022.12.19
2022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以下简称“创新中心”)2022年度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此次会议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创新中心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梅彦昌教授(Freddy Boey)主持。此次会议聚焦与IIOE及IIOE国家中心相关议题,回顾IIOE三年以来的工作成果,展望IIOE下一阶段发展规划,并介绍IIOE国家中心的建立及运作机制,由此深入讨论了如何以 IIOE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IIOE国家中心的枢纽作用,助力实现IIOE覆盖30个国家、100所大学、10万名教师的发展目标。

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有:(按姓名拼音排序)亚洲数字化学习论坛理事Daniel Tan,联合国教科文非洲部门跨部门合作与伙伴关系主任杜越,IIOE首席专家、香港教育大学学习技术与创新讲席教授林质彬(LIM Cher Ping),南非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教授Paul Prinslo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主任展涛,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铁道,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赵建华等。创新中心主任李铭,常务副主任韩蔚以及全体同事现场参与会议。会上,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兼 IIOE 运营中心负责人吕锋,主任助理兼西亚与非洲项目部负责人毕小涵分别作专题报告。

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兼 IIOE 运营中心负责人吕锋作题为《IIOE三年工作成果和下一阶段发展规划》的专题报告。吕锋提到,IIOE是一个由创新中心与全球伙伴共同发起设立,以推进全球高校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为己任的国际网络教育平台。截至目前,平台用户总数已超一万两百名,覆盖国家超过130个。吕锋提出,IIOE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一、迭代升级IIOE,建设分层分级的课程体系,打造认证式数字化培训平台;二、依托IIOE国家中心和重点伙伴院校,以点带面,切实推进所在国和伙伴院校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三、完善IIOE治理架构,强化II0E秘书处运作,积极拓展伙伴网络,促进多边合作与交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联盟。

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兼西亚与非洲项目部负责人毕小涵作题为《IIOE国家中心:促进IIOE本地化和包容性的全球倡议》的专题报告。毕小涵提出,随着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中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各国高校愈发意识到教学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而面对急速扩大的需求,IIOE原有的合作模式,即与项目国的一所头部院校开展点对点合作的模式无法满足IIOE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IIOE国家中心的建立正是创新中心对全球教育变革的积极回应。在运作机制方面,创新中心通过启动和实施本地化试点项目,以增强IIOE国家中心的能力,建立项目国IIOE伙伴网络的中心枢纽,服务和支持本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随后,专家委员围绕“IIOE下一阶段发展规划”以及“IIOE国家中心运作机制”两个议题进行了讨论,分享了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并提出了宝贵建议。
Daniel Tan表示高等教育机构要充分考虑影响教育的多种因素,帮助学生、毕业生和职工更好地应对未来变化,为雇主和教育(K12以及高等教育,如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满足未来对思辨能力、领导能力和感知能力的需求。因此,创新中心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应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进一步推动教育转型工作。

杜越表示,非洲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创新中心和IIOE在促进非洲大陆的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杜越希望在教科文组织的框架下,继续与创新中心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合作:第一,就IIOE项目继续与创新中心开展合作。第二,鼓励更多非洲高等院校参与IIOE项目。第三,提升IIOE项目的开放性,让更多高校参与其中,打造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

林质彬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要加强质量保证、基础设施、硬件、软件和资源等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第二,充分发挥协调和促进整个系统的作用,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包容、公平、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第三,通过IIOE国家中心更好地为IIOE本地化提供支持,提高自身包容性。第四,加强与顶尖高等院校合作,提供坚实的证据来支撑政策研究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Paul Prinsloo提出高教数字化转型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变化等因素,考虑学生和机构的成本。要警惕高等教育的转型不可过分依赖于于企业的学习管理系统、分析服务和各种应用。在这一方面,创新中心和IIOE通过免费提供资源和平台以及各项支持,为高教数字化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夏泽翰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谈到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等热点话题。他表示,高等教育机构在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终身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愿创新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携手开展更多合作,共同促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事业的发展。

展涛谈到今年是教科文组织教育转型工作的重要一年,在纽约召开的教育变革峰会上,教科文组织再次强调了要确保实现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并强调数字教育平等共享这一议题。展涛建议道,随着疫情形势变创新中心可以考虑招聘更多国际专家,提高中心国际吸引力。最后,展涛表达了在更多领域进一步深化创新中心与IITE合作关系的意愿。

张铁道对创新中心的工作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合作关系是双向的,创新中心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鼓励合作伙伴应为项目的实现做出贡献。其次,创新中心要在教学方式上做出创新以应对疫情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变化。最后,作为一个国际组织,除了提供教育服务和项目,创新中心还可以利用自身资源,通过国内外宣传渠道为教科文组织大家庭做出更多贡献。

赵建华对两个议题做了深入剖析,并提出四个问题。第一,如何拓展国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如何鼓励更多高等院校及其教师加入IIOE项目?第二,如何让高等教育教师适应数字化教育,并提高IIOE的效率和吸引力?第三,IIOE国家中心还有哪些其他功能,如何确保其有效运作,以及是否有相应激励政策?第四,国家中心之间如何相互开展协作?赵建华希望创新中心通过上述四个问题启发IIOE未来发展的策略。

讨论结束后,梅彦昌对专家意见进行了总结,并对创新中心和IIOE取得的现有成绩表示祝贺。他谈到,会上吕锋和毕小涵所做的两份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心和IIOE的工作成果,极大鼓舞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过去三年新冠疫情肆虐,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创新中心在李铭主任的带领下披荆斩棘,克服困难,在非洲和 亚洲拓展IIOE网络,实现本地化部署,极大推动了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

创新中心主任李铭向与会专家提出的意见表示感谢。对于各位专家的建设性意见,李铭主任作了以下回应:首先,在下一阶段工作中,中心要根据自身职能,紧跟教科文组织的工作节奏;其次,亚洲、非洲、拉美及其他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差异较大,创新中心要根据项目国各自阶段提供适配性支持,通过IIOE国家中心做好本地化工作;第三,要适应快速变革的背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支撑合作包容性项目的设计和研究。一方面要提高创新中心人员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专家意见,借鉴高等院校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2022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以下简称“创新中心”)2022年度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此次会议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创新中心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梅彦昌教授(Freddy Boey)主持。此次会议聚焦与IIOE及IIOE国家中心相关议题,回顾IIOE三年以来的工作成果,展望IIOE下一阶段发展规划,并介绍IIOE国家中心的建立及运作机制,由此深入讨论了如何以 IIOE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IIOE国家中心的枢纽作用,助力实现IIOE覆盖30个国家、100所大学、10万名教师的发展目标。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有:(按姓名拼音排序)亚洲数字化学习论坛理事Daniel Tan,联合国教科文非洲部门跨部门合作与伙伴关系主任杜越,IIOE首席专家、香港教育大学学习技术与创新讲席教授林质彬(LIM Cher Ping),南非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教授Paul Prinslo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主任展涛,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铁
المقالة السابقة
伟东云智慧教室开启埃塞俄比亚数字化高等教育新征程